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在晚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个人境遇和时代动荡的诗篇,“岁暮”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一、背景介绍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在晚年更是经历了诸多不幸。公元763年,杜甫漂泊到四川成都,依靠朋友的帮助才勉强维持生活。然而,随着战乱持续,他的生活更加困苦。“岁暮”这首诗大约创作于这一时期,是杜甫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二、诗文解读1.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句点明时间是岁末时节,阴阳交替使白天变得越来越短。"催"字形象地表现出时光流逝的紧迫感。第二句描绘出作者身处异乡,在寒冷的夜晚看到霜雪初晴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孤寂的氛围。2.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描写的是深夜听到的鼓角声和看到的星空。鼓角声传达出一种悲壮的情绪,而三峡上空的星河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晃动,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3. 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里通过描写战乱中百姓的哀号和偏远地区渔夫樵夫的歌声,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难。4. 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朋好友音讯全无的惆怅。三、艺术特色1.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如"天涯霜雪霁寒宵"一句既描绘了冬夜的寒冷景象,又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2. 对仗工整:整首诗对仗十分讲究,尤其颔联和颈联,不仅词性相对,而且意境相配。3. 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十个字,却包含丰富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语言精炼的特点。四、主题思想“岁暮”一诗通过对岁末时节自然景观和社会现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记录。五、结语杜甫的“岁暮”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涵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坦然与坚韧,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苍凉与悲壮。
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在晚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个人境遇和时代动荡的诗篇,“岁暮”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一、背景介绍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在晚年更是经历了诸多不幸。公元763年,杜甫漂泊到四川成都,依靠朋友的帮助才勉强维持生活。然而,随着战乱持续,他的生活更加困苦。“岁暮”这首诗大约创作于这一时期,是杜甫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二、诗文解读1.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句点明时间是岁末时节,阴阳交替使白天变得越来越短。"催"字形象地表现出时光流逝的紧迫感。第二句描绘出作者身处异乡,在寒冷的夜晚看到霜雪初晴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孤寂的氛围。2. 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描写的是深夜听到的鼓角声和看到的星空。鼓角声传达出一种悲壮的情绪,而三峡上空的星河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晃动,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3. 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里通过描写战乱中百姓的哀号和偏远地区渔夫樵夫的歌声,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难。4. 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朋好友音讯全无的惆怅。三、艺术特色1.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如"天涯霜雪霁寒宵"一句既描绘了冬夜的寒冷景象,又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2. 对仗工整:整首诗对仗十分讲究,尤其颔联和颈联,不仅词性相对,而且意境相配。3. 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十个字,却包含丰富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语言精炼的特点。四、主题思想“岁暮”一诗通过对岁末时节自然景观和社会现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记录。五、结语杜甫的“岁暮”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涵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坦然与坚韧,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苍凉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