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苏轼词两首主题概括)

## 苏轼词两首赏析

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词豪放旷达,清新婉约兼具,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本文选取苏轼的两首经典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展现苏轼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1.1 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游览赤壁矶,有感于周瑜的年少功成和自己坎坷的仕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1.2 内容及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上阕:

开篇以雄浑壮阔的笔触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大江东去”气势磅礴,奠定了全词豪迈的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将历史的沧桑感融入其中,引出对历史英雄的追忆。随后点明赤壁之战,并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景象烘托出赤壁的雄奇险峻,更衬托出周瑜的英雄气概。

下阕:

转入对周瑜的描写,通过“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展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采和赤壁之战的激烈场景。然而,词人并非只是单纯地赞美周瑜,而是将自己与周瑜进行对比,发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结,表达了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1 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表达了词人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2.2 内容及赏析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上阕:

开篇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问。接着设想自己乘风飞天,却又担心天上的寒冷,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最后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达了对现实人间的热爱。

下阕:

词人从对宇宙的思考转向对人间的关怀。明月无情,却总在离别之时圆满,这引发了词人的感叹。然而,词人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以豁达的胸襟指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对人生缺憾的理解和接受。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作结,展现了词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总结

这两首词都展现了苏轼豪迈洒脱的性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无论是面对历史的沧桑还是人间的悲欢离合,苏轼都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正是他词作的魅力所在。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38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