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肯定句是那两句)

##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简介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六首七言绝句,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和对当时诗坛风气的批评。其中第二首尤为著名,以浅显的语言,道出了诗歌创作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

一、诗歌原文

> 王杨卢骆当时体, > > 轻薄为文哂未休。 > > 尔曹身与名俱灭, > > 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背景解读

这组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当时唐诗创作已进入繁荣阶段,“初唐四杰”之后,出现了以王维、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优秀诗人,他们革新了齐梁诗风,为唐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王杨卢骆”。然而,与此同时,诗坛上也出现了一些追求浮华辞藻、缺乏真情实感的轻薄之风。杜甫创作这组诗,正是针对这种不良风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三、逐句赏析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首两句点明批评对象。 “王杨卢骆当时体”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开创的诗风,是当时盛行的诗体。杜甫并非否定四杰的成就,而是批评后人一味模仿,甚至走向轻薄浮夸。“轻薄为文哂未休”中的“哂”是讥笑的意思,表达了杜甫对这种风气的蔑视。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轻薄”并非指四杰本身,而是指那些模仿他们却流于轻浮浅薄的诗人。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后两句表明杜甫的诗歌观念。“尔曹”指代那些轻薄为文的诗人,杜甫预言他们终将身名俱灭,被历史遗忘。“不废江河万古流”则以江河的永恒奔流,比喻真正优秀的作品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永远流传下去。这体现了杜甫对诗歌永恒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真正优秀作品的自信。

四、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面上是对“王杨卢骆体”的批评,实质上是对当时诗坛轻薄浮华之风的批判,表达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理念。他推崇真挚的感情和精炼的语言,反对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永恒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自身作品的自信。

五、艺术特色

语言通俗易懂: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没有晦涩难懂的典故和词汇,即使是不熟悉唐诗的读者也能理解其含义。

对比鲜明:

诗歌将轻薄诗人与江河进行对比,突出前者的渺小和后者的伟大,使主题更加鲜明。

反讽意味:

诗歌以“戏为”为题,看似玩笑,实则严肃认真地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

六、影响及意义

这首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醒诗人要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深度,避免流于形式主义。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理念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追求创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它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38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