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短歌行》赏析
简介:
《短歌行》是曹操创作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天的一首乐府诗。彼时曹操刚刚击败袁绍,平定北方,踌躇满志,渴望统一全国,又感叹人才难得,于是借用汉乐府古题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他渴望招揽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一、诗歌全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分段赏析#### 1. 第一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起笔豪迈,以设问开篇,自问自答,感叹人生短促,如清晨的露水一般转瞬即逝。这奠定了全诗慷慨悲凉的基调,也暗含了曹操希望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面对人生的短暂和建功立业的重任,诗人内心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感以及难以忘怀的忧思。而排解忧愁的唯一方式便是借酒浇愁。“杜康”是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这里代指酒。#### 2. 第二节:渴望贤才,求贤若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人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之情。“子衿”指有学问的人,这里指贤才。“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再次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描绘了宾主欢宴的场景,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与他们共享盛世的愿望。#### 3. 第三节:忧虑国事,渴望统一“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人以明月比喻统一天下的理想,表达了渴望实现理想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天下尚未统一的忧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诗人想象着贤才们不辞辛劳地来投奔自己,共商国事,把酒言欢,追忆往昔的友情,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笼络。#### 4. 第四节:胸怀大志,求贤若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绕树寻找栖息之所的景象,比喻人才寻求明主,表达了渴望人才归附的心情。也暗喻当时人才的彷徨和不知何去何从。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拥有更多的人才,表明自己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胸襟。最后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最终使天下人心归附,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 三、主题思想《短歌行》以慷慨悲凉的基调,表达了曹操渴望招揽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歌运用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深刻地展现了曹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他求贤若渴、胸怀天下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