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时期北京叫什么
简介
今天的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追溯到唐朝时期,北京的名称和行政归属经历了几次变化,并非一直都叫“北京”。
一、 幽州时期(唐朝前期)
唐朝前期,北京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被称为
幽州
。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窦建德建立夏国,改幽州为幽都郡。唐朝统一后,恢复幽州的旧称,并设置幽州都督府,作为重要的军事重镇,管辖范围涵盖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北部等地区。安史之乱前,幽州一直是唐朝北方重要的边防重地,也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范阳节度使的设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设立
范阳节度使
,治所就在幽州,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比之前的都督府更大,军事和行政权力也更加集中。安禄山正是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才拥有了发动安史之乱的军事实力。
三、 安史之乱与幽州的更名
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改幽州为
燕京
。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幽州也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
四、 卢龙节度使的统治
安史之乱后,幽州先后被李怀仙、朱滔、朱温等人控制。唐朝后期,幽州长期由
卢龙节度使
控制,成为河朔三镇之一。虽然名义上仍属于唐朝,但实际上已经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行政系统。这一时期,幽州(燕京)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五、 后唐灭梁,幽州更名幽都府
唐朝灭亡后,后梁太祖朱温曾短暂控制幽州。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后,将幽州改为
幽都府
,后又升为
北京大都督府
,“北京”一名始于此时,但这时的“北京”和今天的北京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作为大都督府的名称出现,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名称。之后,后晋石敬瑭为了向契丹求援,割让燕云十六州,幽州(此时称幽都府)也被割让给契丹。
总结
总而言之,唐朝时期,北京地区最常用的名称是
幽州
,安史之乱时期曾短暂被称为
燕京
。后唐时期,虽然出现了“北京”的名称,但这时的“北京”只是大都督府的名称,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直到元朝定都大都后,“北京”才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法定名称,并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