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卖炭翁》赏析
简介: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全诗以卖炭翁的悲惨遭遇为中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一、 作品背景唐宪宗元和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官吏贪污腐败,赋税沉重,人民生活困苦。白居易亲眼目睹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 作品内容#### 2.1 卖炭翁的辛劳诗歌开篇就描绘了卖炭翁辛苦劳作的场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卖炭翁生活环境的艰苦和劳动过程的辛劳。 “伐薪烧炭” 是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而且是在寒冷的“南山中”进行的,可见其劳动的艰辛。 随后,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更是将卖炭翁饱经风霜、劳累不堪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十指黑” 细节描写,体现了卖炭翁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生活条件的恶劣。#### 2.2 官吏的横征暴敛卖炭翁历经辛苦,运炭进城,本希望卖个好价钱补贴家用,却遭遇了官吏的横征暴敛:“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这三句诗细腻地描写了卖炭翁的内心活动。 他担心炭价低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希望天更冷一些,多卖些炭。 然而,“晓驾炭车辗冰辙” 更突显其劳动的艰辛,冒着风雪赶路,却依然无法改变命运。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看似简单的反问,却隐含着卖炭翁的无奈和辛酸。 他辛辛苦苦卖炭,所得微薄,仅仅够糊口而已。最直接体现官吏横征暴敛的是“税吏呼喝牛马嘶,百姓皆欲亡”。 官吏的蛮横无理,对卖炭翁的盘剥,以及百姓的苦难,都通过这一句高度概括。 “牛马嘶” 写出了官吏强征苛索的嚣张气焰。 “百姓皆欲亡” 则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官吏的贪婪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3 诗歌的结尾最后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首尾呼应,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这句诗不仅是卖炭翁的内心独白,更是全诗的灵魂所在。 它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残酷现实。### 三、 作品主题《卖炭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悲惨遭遇为载体,深刻揭露了唐代官吏的腐败和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诗歌主题在于批判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这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 四、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运用白描手法,将卖炭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将卖炭翁的辛劳与官吏的奢侈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的结尾更是首尾呼应,使主题更加突出,发人深省。### 五、 历史影响《卖炭翁》作为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也激励了后世诗人关注民生,反映现实。 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也一直被人们学习和借鉴。总而言之,《卖炭翁》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义和艺术感染力的杰作,它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