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丽人行(杜甫的丽人行原文)

## 杜甫的《丽人行》

简介

《丽人行》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天宝十二载(753年)春天,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亲,途经骊山,目睹了杨贵妃一家出游的奢华场面,以及权贵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心中愤懑不平,写下了这首诗。诗歌以铺陈、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杨氏家族骄奢淫逸的丑态,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一、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宠幸杨贵妃及其家人,杨氏一族权倾朝野,生活极度奢靡。当时,安史之乱的阴影已经笼罩着大唐王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杜甫亲眼目睹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愤慨。《丽人行》正是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二、内容概要

诗歌描写了杨贵妃的姐妹及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一行,在曲江、杏园游春的盛况。她们衣着华丽,容貌艳丽,骑着骏马,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沿途的百姓被迫回避,苦不堪言。诗中运用大量笔墨描绘了贵族妇女的服饰、仪态、排场,以及她们的骄横跋扈,与劳动人民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和不恤民情。

三、艺术特色

铺陈描写:

诗歌运用铺陈的笔法,详细地描绘了杨氏家族游春的场面,从服饰、妆容到车马、排场,巨细无遗,极力渲染其奢华程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等诗句,都展现了贵族妇女的奢华服饰和游春的盛况。

对比手法:

诗歌将杨氏家族的奢靡生活与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进行对比,例如“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与“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典故对比,以及百姓被驱赶避让的场景,都突出了统治阶级的骄横跋扈和不恤民情,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量。

讽刺意味:

诗歌的结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表面上是赞美杨氏家族的权势,实际上是辛辣的讽刺。丞相杨国忠的权势之大,让人不敢靠近,这种“炙手可热”的权势,正是社会黑暗的象征。

四、主题思想

《丽人行》以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深刻地揭露了唐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和骄奢淫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安史之乱,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五、历史影响

《丽人行》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更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这首诗歌也成为后世研究唐朝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对于理解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38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