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简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节,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其豪迈洒脱的风格,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哲理,以及对月抒怀的真挚情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词牌介绍“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又名“水调歌”,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三、词作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词作赏析#### 1. 首句点题,引出全词主旨“明月几时有?”这句直抒胸臆,既是发问,也是感叹。词人抬头望月,心中充满疑问,也流露出对月圆之夜的期盼。这句不仅点明了词作的主题——“明月”,也为下文展开对月抒怀奠定了基础。#### 2. 第二句借景抒情,表达豪迈之情“把酒问青天”这句承接上句,词人举杯邀月,向苍天发问,展现出豪迈洒脱的个性。此句不仅写出了词人对月光的喜爱,也表达了其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3. 第三、四句虚实结合,展现奇思妙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出了对天上仙境的想象,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词人以大胆的想象,将现实与虚幻融为一体,展现出其奇思妙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 第五、六句运用对比,表达情感矛盾“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将词人内心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词人渴望摆脱尘世烦恼,飞往月宫;另一方面,又担心仙境中的孤寂和寒冷。这句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也为下文“何似在人间”的结论埋下了伏笔。#### 5. 第七句写实,点明词人此时的心境“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两句写词人此时的心境。面对着孤独的月光,词人起舞弄影,自娱自乐,最后感叹道,还是人间更有乐趣。这两句将词人的情感升华,也揭示了词作的主题: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要珍惜眼前人,享受当下生活。#### 6. 下片层层递进,展现思乡之情下片由上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承接而来,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词人写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月光照亮宫殿,照亮窗棂,却照不亮离人的孤寂,更增添了词人思乡之情。#### 7.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出了词人对月圆的感触词人感叹,月亮不应该有恨,为什么总是在离别的时候圆满?这句不仅写出了词人对月圆的感慨,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点明了人生的哲理词人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来对比人生的起伏和离合,并感叹道,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是难以圆满的。这句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祝愿词人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这句不仅是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也是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总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词人以明月为载体,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六、对词作的理解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人以明月为载体,将人生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都融入其中,展现出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真谛。### 七、对词作的思考这首词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也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应该像词人一样,乐观面对生活,珍惜眼前人,享受当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