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耆那教
简介:
耆那教是一种古印度宗教,起源于公元前 6 世纪。它强调非暴力(ahimsa)、素食主义和苦行主义。耆那教徒相信灵魂不灭,通过转世和业力的过程,他们可以最终达到解脱或莫克沙。
起源和历史:
耆那教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提尔坦卡拉·马哈维拉的圣人。马哈维拉于公元前 599 年诞生在印度东部的毕哈尔邦。他从小受到耆那教的洗礼,在 30 岁时放弃了所有的世俗财富和享乐,成为一名苦行僧。经过 12 年的苦行,他于公元前 527 年达到开悟,成为第 24 位提尔坦卡拉(开悟者)。
教义:
耆那教的教义基于以下五大誓言:
非暴力(ahimsa):
禁止对所有生物施加暴力或伤害。
真实(satya):
避免说谎、诽谤或欺骗。
不偷盗(asteya):
不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贞洁(brahmacharya):
禁欲或只与配偶发生性关系。
不执着(aparigraha):
没有对物质财产或感官享乐的依恋。耆那教徒还相信业力,即行动的后果。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这些行为都会影响他们的转世。
崇拜和实践:
耆那教徒崇拜 24 位提尔坦卡拉,他们被认为是达到开悟的理想榜样。他们还崇拜 12 位恒吉神、11 位恶吉神和 8 位迪格帕拉神(方位守护神)。耆那教的实践包括:
斋戒和禁欲:
定期禁食和练习苦行。
朝圣:
到耆那教圣地进行朝圣。
诵经:
背诵耆那教经典和祈祷。
布施:
向穷人和有需要的人施舍。
社会影响:
耆那教在印度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耆那教徒通常是富裕的商人、银行家和工业家,他们对印度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也因其对教育、医疗保健和慈善事业的慈善捐赠而闻名。
当代耆那教:
今天,耆那教在印度约有 400 万信徒。它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小规模信徒社区。耆那教在促进非暴力、素食主义和道德生活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