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刘禹锡### 一、 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邑”,又自言系出中山。[1] 他是
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哲学家、政治家
,有“诗豪”之称。### 二、 生平经历
早年得意(772-804)
: 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登进士第,授太子校书,不久又擢为监察御史。
政治波折(805-826)
: 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二十余年间历经多次贬谪,足迹遍布江南各地。
晚年沉浮(827-842)
: 历任苏州、汝州、和州刺史等职。晚年虽身居高位,但政坛失意,最终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三、 文学成就1.
诗歌成就
题材广泛
: 反映民生疾苦的《陋室铭》、《乌衣巷》;抒发政治抱负的《秋词》、《浪淘沙》;描写自然景物的《竹枝词》、《望洞庭》等,都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开阔的胸襟。
风格多样
: 其诗歌风格豪放、雄健,但也兼具清新、婉约之美。既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迈乐观,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感慨。
语言精炼
: 刘禹锡的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意境深远,耐人寻味。2.
散文成就
刘禹锡的散文,以《天论》三篇最为著名,立论严谨,逻辑清晰,富有哲理。3.
词作贡献
虽以诗歌闻名,但刘禹锡也创作了一些词作,如《竹枝词》等,对后世词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 思想特点
儒家思想
: 刘禹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主张仁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其诗歌中多有体现。
道家思想
: 刘禹锡也吸收了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
积极乐观
: 面对仕途坎坷和人生的种种磨难,刘禹锡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 历史地位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诗歌、散文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豪”之称,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