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绝句(白居易绝句代表作)

## 白居易的绝句### 一、 简介白居易(772年-848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诗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绝句这种短小精悍的诗歌体裁。白居易的绝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还是反映社会现实、讽刺时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内容题材白居易的绝句,内容题材十分广泛,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山水田园

白居易热爱自然,他的很多绝句都描绘了美丽的山水田园景色,例如: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些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描绘景物生动形象,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

2. 闲适生活

白居易晚年过着闲适的生活,他的很多绝句都反映了这种生活状态,例如: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十年方得书,时在杭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平静安详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3. 社会现实

白居易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很多绝句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例如: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些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百姓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4. 个人情怀

白居易的绝句也表达了他个人的各种情感,例如:

《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些诗歌语言优美流畅,感情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包括爱情、友情、离别之情等等。### 三、 艺术特色白居易的绝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分不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平易近人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理解其含义,例如《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种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

2. 情感真挚动人

白居易的诗歌,无论是描写景物、叙事抒情,还是反映现实、讽刺时弊,都充满了真情实感,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真挚情感,感人至深。

3. 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白居易的诗歌中,经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就将露珠比作珍珠,将月亮比作弯弓,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美丽的景色。

4. 注重音韵和节奏

白居易非常注重诗歌的音韵和节奏,他的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例如《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就运用了叠词和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 总结白居易的绝句,是唐诗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诗歌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超越了时代,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传诵。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38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