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中秋夜(李峤中秋夜写作背景)

简介

李峤(644-713),唐朝著名诗人,以其典雅精炼的诗风著称。他的《中秋夜》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名作,描绘了中秋之夜寄托思乡之情的景象。

内容

一、背景

《中秋夜》作于李峤调任相州(今河南安阳)期间,他远离故乡,思绪万千。中秋节是团圆佳节,更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二、描写月色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华清冷,映照着大地。李峤用“皎洁如霜,皓白如练”的比喻,描绘出月亮皎洁的光辉。

三、抒发思乡之情

月华之下,李峤遥望故乡,思念亲人。他写道:“故乡明月人千里”,表达了身在异乡,与亲人远隔千里的惆怅。

四、寄情于月

面对明月,李峤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他祈愿明月能将自己的思念传递给故乡的亲人:“寄情千里外,遥望月华心。”

五、尾声

最后,李峤感叹中秋佳节的虚度:“年来此夜常惆怅,夜来此月何其光!”他表达了对中秋佳节不能与亲人团聚的遗憾。

全文

月华皎洁如霜,皓白如练,夜空明净无云,月华清晰可见。故乡的明月,离我千里之外。中秋佳节年年来到,但我总感惆怅,今夜明月如此明亮,却徒增我的思念之情。我将思念寄托于千里之外,遥望月华抒发我的心境。年来此夜常感惆怅,夜来此月何其光亮!

艺术特色

《中秋夜》语言清丽典雅,感情真挚细腻。李峤善用比喻和对偶,烘托出中秋之夜的清冷氛围。诗中流露出的思乡之情,真挚感人,引起后世读者的共鸣。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38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