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题八咏楼(李清照题八咏楼解析)

## 李清照题八咏楼### 一、 引子: 寻访历史的痕迹八咏楼,位于浙江金华北山,因南朝谢灵运歌咏八景而得名。千百年来,这座历史悠久的楼阁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临赋诗,留下佳作无数。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题写的《题八咏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八咏楼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 背景:乱世中的流离绍兴三年(1133年),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后,来到了金华。彼时,她已年过半百,孤苦伶仃,回首往昔,更觉人生如梦,无限感慨涌上心头。登临八咏楼,面对着秀丽的山川景色,李清照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悲凉和无奈的词作。### 三、 作品赏析:

1. 上片:景中藏情,追忆过往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词作开篇,李清照便以“千古风流”点明八咏楼的历史底蕴,并以“江山留与后人愁”道尽了家国之痛,个人之悲。昔日谢灵运在此吟咏山水,如今却只剩下自己在乱世中漂泊无依,这种强烈的对比更突显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两句描写了八咏楼的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然而,壮阔的景色非但没有冲淡词人的愁绪,反而更加衬托出她的孤寂和无助。

2. 下片:借古讽今,抒发感慨

“年年

黄金

难买春光好,

燕子

不来花又老。”这两句以

物是人非

的感慨来表达词人内心的悲痛。昔日繁华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那无情的时光流逝,带走了青春,也带走了希望。这里,李清照巧妙地用“黄金”和“燕子”两个意象,暗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

谁知

造物

殷勤

意,

故教

明月玲珑地。” 词的结尾,李清照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命运的质问和对现实的不满。“造物”为何如此“殷勤”地用明月来照亮这凄凉的景象,是在讽刺,还是在怜悯?### 四、 结语: 千古绝唱,回味无穷李清照的《题八咏楼》并非单纯的写景之作,而是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亡之痛融为一体,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作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值得后人细细品读,体会其中深意。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38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