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哪一句)

## 舍生取义:孟子眼中的人性光辉### 一、 引言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倡导“仁义”思想,并将其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区别。在孟子看来,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人具有道德理性,能够明辨是非,践行仁义。而舍生取义,正是这种道德理性的最高体现。那么,在孟子眼中,究竟哪些人能够做到舍生取义呢?### 二、 舍生取义:大丈夫的抉择孟子认为,

能够舍生取义的人是具有“大丈夫”气概的人。

他在《孟子·告子上》中这样描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指的是即使身处荣华富贵之中,也不被物质享受所迷惑,能够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

贫贱不能移:

指的是即使身处贫困卑微的环境,也不改其志,不改其节,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威武不能屈:

指的是即使面对强权暴力,也不畏惧,不妥协,能够勇敢地捍卫真理和正义。

这种“大丈夫”精神,正是舍生取义的必要条件。

只有具备了这种不畏强暴,不为物欲所动,始终坚持正义的精神,才能在生死关头,毅然决然地选择“义”,而舍弃“生”。### 三、 舍生取义的根源:人性本善孟子坚信“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而这四端正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的萌芽。

舍生取义,正是源于人内心深处对“义”的渴望和追求,是人性中“善”的体现。

孟子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义”的种子,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些人这颗种子被埋没了,而有些人则让它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那些能够舍生取义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心中的“义”,并不断地用行动去践行它,最终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 舍生取义的意义:成就仁义,树立典范孟子认为,舍生取义并非是单纯的自我牺牲,而是具有深刻的意义:

成就仁义:

舍生取义是“仁义”的最高体现,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高境界。

树立典范:

舍生取义的行为能够激励后人,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五、 结语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精神基因。孟子对舍生取义的阐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善”与“义”,也为我们树立了道德的标杆。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38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