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简介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其诗歌以田园诗见长,以淳朴自然、清新淡雅的风格而著称于世。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便是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闲适淡泊的田园情趣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一、 作品背景公元410年,东晋安帝义熙六年,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这首诗作于他归隐后的第二年,即公元411年。这一年是庚戌年,九月中旬,陶渊明在西田收割早稻,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诗。### 二、 作品内容
1. 丰收的喜悦: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 刈获自足供,始觉人生乐。首联写出了诗人获得早稻的喜悦心情。庚戌年九月中旬,正是收获早稻的时节。诗人亲自下田,亲手收割,看着累累硕果,心中充满了喜悦。 诗歌用“获”字,突出了诗人收获的喜悦。 “自足供”则表明诗人已经获得丰收,这足以解决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2. 田园生活的乐趣:
> 人生贵早得,何用苦求迟? > 况复立秋後,清风吹我衣。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认为,人生贵在早早地获得安稳的生活,不必苦苦追求功名利禄。 秋高气爽,清风拂面,诗人尽情享受着田园生活的闲适和宁静。
3. 淡泊的心境:
> 徒然悲秋节,年年岁岁新。 > 岂知秋叶落,更待来年春。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泊的心境。诗人虽然看到秋叶飘零,但并没有感到悲凉。 他知道,秋叶落了,来年春天还会重新生长。 生命周而复始,自然规律不可改变,不必为眼前的景物而伤感。### 三、 作品赏析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淡雅,充分体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典型风格。诗歌通过描写收获早稻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歌中蕴含着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哲理,也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作品影响《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中表达的田园情趣和人生哲理,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和精神境界。 ### 总结《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一首充满着田园气息和人生哲理的诗歌。它反映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境界。 这首诗歌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